什么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本质?就商业创新与发展而言,我认为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建立了具有某种共识基础、点到点、协议/协作网络。而下一步大发展的核心挑战,正是这种协作网络在何种情况下能创造最大价值。
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核心战略问题仍然是,为什么客户会提供如此重要的价值?这就是说,协作网络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?为什麽要比以前更好呢?该网络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征是什么?这才是根本问题。
在Token机制设计方面,有效利用生产者、消费者和所有者角色重叠的优势,同时提供更好的顾客价值,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具竞争力。
去中心化不可过分强调。
我们不能过分强调去区块链中心化。不管是点到点,还是集中,都要解决如何实现大规模协同的问题。对于具体的场景系统,需要考虑它们各自的优缺点,这两种机制可能具有很好的互补性,需要结合使用。
举例来说,很多人都讨论过使用区块链的点对点网络来提供打车服务的好处,但现在谁来承担原本由平台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?举例来说,针对可能发生的驾驶员恶性行为,谁来预防,发现,惩罚?由于不能解决这些关键问题,点对点网络难以迅速被接受。
早在支付宝的发展初期
区块链社区
贸易争端。
买卖产生买卖纠纷。交易纠纷是否能得到有效处理是交易网络能否繁荣的重要基础。
从很大程度上来说,淘宝是以中心化的方式处理买卖双方产生的交易纠纷。
但是我们发现成本太高,而且很多时候顾客都不满意。自2012年起,淘宝开始引入去中心化策略,由具有社会身份的陪审团对交易纠纷进行仲裁,效果良好。但是这一机制的启动也经过了多年的培育过程。
一家非中心化区块链社区,如何处理交易纠纷甚至恶意欺诈?怎样决策?在什么问题上谁能有影响力?
再深入一点,就会发现这里并不存在绝对的非中心化,肯定存在中心化的决策因素。比如,如何形成共识,如何修正?基金对社会的影响,以及基金自身的决策机制等等。有些项目的创始团队对所谓的共识机制有直接修改的权利,这不是一种中心决策!
块链为构建更加强大的P2P协同网络提供了技术基础。
但是要记住,P2P是手段,协同网络的效率是目的,而整个网络所创造的最终价值是关键。中心化的程度和机制是网络的结构特征,决定了协同网络的运行和发展方式,不同的决策会带来不同的价值,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。
而创业最需要考虑的,就是这其中的各种决策和设计能够创造出怎样的经济价值,而非空洞的区块链去中心化口号。